延安古为雍州之地,春秋为白翟牧民之所。秦统一六国后在此设上郡,隋唐时设延州、延安郡,直至北宋时期有延安府,至此延安这一名称大抵稳定下来。

子长县

宋代设安定堡,元代为安定县,1935年解放后分为赤源、秀延两县,次年又恢复为安定县,为了纪念谢子长,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更名为子长县。将县城由安定迁到瓦窑堡。

吴起县

因战国时期魏国名将吴起曾驻兵于此而得名,隋代因该地是洛河源头,设洛源县,清嘉庆年间设吴起镇归属靖边县。1942年陕甘宁边区改吴起镇为吴旗县,以致敬长征胜利会师之意。2006年,由本县申请,改为吴起县。

志丹县

战国初期,境内属魏国范围,为上郡高奴县领辖,后境内分数各县直至北宋。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置保安军,相当于下州规格的地方行政建置,不领县。军治在今志丹县城,属永兴军路。高宗建炎四年,保安地归于金,建置依旧。金大定十一年,废保安军置保安县,属延安府。二十二年,升县为州,仍领县地,属鄜延路,自此保安县之称维持直至中国革命时期。建国后为纪念红二十六军刘志丹军长,保安县更名为志丹县,揭开了志丹县发展的新篇章!

安塞区(原安塞县

安塞地区古为雍州地,秦、汉属高奴县。今天安塞的名称应源于北宋时期,宋以”安定边塞”之意设安塞堡,属绥德军辖。元初(1252)置安塞县,县从堡名,治城在今碟子沟。建国后陕北行政公署撤销,安塞县改属延安专区辖,”安塞县政府”改称”安塞县人民政府”。2016年10月15日,安塞区正式挂牌成立,安塞发展的速度更快了!

延川县

今延川县辖地,夏代为雍州属地,商代有鬼方部族居住,商代后期至西周初期属翟国范围,春秋时期由白翟族占据。隋代,全国设州(郡)、县。开皇三年(583),取消郡制,以州统县。遂废文安郡,始置延川县,县治迁建于今延川县城,隶属延州。此为延川县治之始,后历经分合,此县名一直沿用于今,相传因境内有延川水(清涧河)而得名。

甘泉县

唐初设伏陆县,因县南有阿伏斤谷河而得名,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阿伏斤谷改为甘泉谷,伏陆县也随之改为甘泉县,城南有美泉沟,泉水味美甘甜,称甘泉县。

延长县

春秋(前770–前476)为白狄(后改白翟)地。战国(前475–前222)初属魏,后属秦。秦(前221–前207)今境为高奴县辖,高奴为百户之上县,隶上郡。南北朝时,匈奴族酋长赫连勃勃建大夏国,筑统万城,延长为夏地。北魏灭夏以后设广安县,北周时属文安郡辖地。北周至隋唐时期此地一直分离不定直至唐广德二年(764)始有延长县,取延水长流入黄河之意,改属延州。1950年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延长县隶延安专区(1969年改称延安地区)。1958年11月延川县并入,称延长县。1961年6月,按合并时的地域分出延川县。

富县

秦为雕阴县地。汉置直路县。魏、晋匈奴等族入据,县废。东晋设长城县,西魏改三川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分北部增设洛交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洛交县城兼设鄜州,三年在西部分置直罗县。宋降三川县为镇,并入洛交县。元至元四年(1267年)撤洛交、直罗二县,辖地划归鄜州。1912年废鄜州设鄜县。1940年4月2日解放。1958年并入洛川县。1961年复设鄜县。1964年因”鄜”字生僻,改为富县沿用至今,亦带有美好的祝愿。

洛川县

洛川县名始于后秦姚苌时期(393),考其沿革,历史悠久。夏,传说属雍州之域。商,属西河国地盘。西周,属猃狁部落活动地区。秦统一后,设鄜县(治所为今鄜城附近),属上郡。自此从西汉至前秦,此地一直为鄜县所辖。后秦建初八年(393)分鄜县北部置洛川县(以洛水流经其地故名,为洛川县名之始),与鄜县属东秦州。1948年4月洛川解放,洛川隶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1950年改为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至今。改革开放后,洛川县积极发展苹果产业,今天的洛川县已为陕西苹果之都。

宜川县

战国(前475–前222)前期属晋;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属魏国上郡定阳邑;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秦代魏,魏就黄河以西上郡15县於秦后,遂归秦国。秦汉时,秦置上郡辖定阳县,今云岩河古称定水,城建定水之阳而得名。到汉灵帝中平六年(189),为匈奴占据,郡、县俱废。西魏(535–551)时期在古孟门河西地置汾州义川郡(州、郡故城在今牛家佃乡固州村)。大统三年(537),置义川县,因境内有义川河而得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太宗赵光义的讳遂改名宜川县沿用至今。宜川民风淳朴,境内百姓专司其业,子弟善教乐学,现已为陕北各县教育之翘楚。

黄陵县

秦汉设中部县,隋朝改为内部县,唐朝又恢复为中部县。民国33年(1944年)因境内有桥山上有轩辕黄帝陵,改为黄陵县。

黄龙县

今天的黄龙县古时因其水草肥美,为各部落必争之地。秦统一中国后至明清时期一千六百多年,黄龙山地区一直未有正式的县治机构的存在。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置陕西省黄龙山屯垦局韩城柳沟垦务维持处,从事局部开荒。1937年“七七事变”后,陕西省政府为救济难民,采取以赈代垦的办法,在黄龙成立陕西垦务委员会。后因国内形势突变,大批灾民流入陕西,垦区人口巨增。1939年改称国营陕西黄龙山垦区管理局。后又改为农林部国营陕西黄龙山垦区管理局、陕西省黄龙设治局(为县级区划)等。因其境内有黄龙山,1948年解放后始设黄龙县并发展至今。黄龙县为陕西境内人类远古发祥地之一,因其境内植被茂盛,有陕西页肺之称。

宝塔区

今日的宝塔区就是以古延安郡为基础发展而来。隋开皇三年(583),撤遍城、文安、中部、敷城、丹阳、乐州、金明7郡,仍设延州、敷州、丹州。大业三年(607),废州制,设上郡和延安(取延水平静安宁之意)郡,为今日延安之始,宝塔区以原延安城区为主要行政区域。境内有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地,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宝塔区之称,盖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