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9146米(3000英尺)以上的高空飞行时,一般不会遇上雷雨。雷雨区的分布范围一般在几千米以下的积雨云区,飞机在接近雷雨区时会发生颠簸现象,如果误入雷雨区,驾驶员应尽快操纵飞机离开雷雨区,绕道而行,对飞机来说,雷雨区不是久留之地。为防止飞机遭雷击,飞机上装有防雷电装置,它一般安置在机翼的翼尖处,亦叫“放电刷”。飞机遭到雷击后,电流可以从“放电刷”中放出去,“放电刷”即起避雷针的作用。所以尽管舷窗外雷声滚滚、电光闪闪。但飞机安然无恙。旅客门尽可放心。特别是现代打中型飞机一般都装有气象雷达,加上地面的气象预报和驾驶员的正确操纵,绕过雷雨区和迅速脱离雷雨区是容易做到的。 一颤悠 没事 要看击中哪里.如果是引擎,那就会机毁人亡.如果是机翼,一般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缺口或窟窿.厉害的话折断机翼也有可能. 会发麻!!!!!!!!!!

不信????????你试试! 当时序进入夏季,天公、地母就常藉著台风和冷、热气流交换之际约会,热情之余就在天空留下闪电、雷声和大雨。当然,雨水餵饱了乾涸的水库,但天公、地母那电光石火的一触可真会吓到人的,尤其是夹在热情两造间的飞机可就为难了!

夏天的热带海洋海水受热后成水蒸气上升,这些不同温度、密度和含水量的水蒸气在空中就称之为云,而每一滴水气都带有正负两种电荷,负电荷向著太空、正电荷永远向著地球,因为大地是一个负的电场(正负相吸也)。一当「云」不断累积成一团大大的云雨包,而且够接近地面时,它不仅会释放出雨水,也会对地面「放电」,於是正负电就激出了闪电和雷声。这时候如果飞机正好在正负电相遇的途中,就是「被雷公打到了!」

另外,天空中每朵云块间的含电量也都不同,彼此间也「电来电去」玩著放电游戏,这称为「云中放电」。所以飞机在空中飞行实在是不断地穿过「电网」!

飞机是一个带有静电的金属体,电荷又多集中在飞机的尖端和边缘,所以她的鼻头、翅膀和尾翼的后缘及尖端是最容易遭受雷公修理之处;但是「雷击」会在何处也很难预知,有时候竟然遭雷公青睐的部位是飞机的腹部!因为某些机种机腹部位装设天线,就成了雷电的「引线」。

飞机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雷击」的问题,所以机翼、机身都装有静电放电器,能把累积在飞机表面的静电排到大气中,以免机身的电荷吸引「云中电」。但飞机的鼻子和机身的质材不同,现代飞机的鼻子(雷达罩)都是玻璃纤维制成的,这样才能让里面包著的气象雷达容易接收并发射雷达波,不会被金属隔离,也就因为「电来」「电去」,所以飞机鼻端最容易招惹雷电,尤其是在夏季经常性的雷雨天气,飞机对於「雷雨包」总是能躲则躲、能闪则闪,因为气象雷达很早就能探知前方有个水气丰沛的大雷雨包,但是在闪避不了的情况下只有「硬闯」。虽然整架飞机何处会遭「雷吻」很难说,不过、宝贵的飞机鼻子上已装置了「暗器」加以保护——金属放电条,几条向鼻尖集中的铜线。当机鼻被雷打著了!这几条铜线就会吸收雷电的能量而跳起来,代替气象雷达接下雷公的怒火!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报告,飞机遭「雷击」是常有的事,但几乎没有飞机因为遭雷击而发生重大意外,不过,雷公在机身的蒙皮上打个洞倒是有的(不会将飞机打穿)。根据各个机种的维护手册,飞机遭雷击之后都有其固定的维修规范(维护飞机宝贝是航空公司的重要工作)以确定飞机各部分安好!

只是当雷击发生在机身上时,机上乘客都会吓一跳,但安全是不会有问题的! 看看科学大众有一期是这么说的,有空我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