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明朝朱柏庐的《夫子治家格言》。

意思是: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 都要常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扩展资料:

《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徵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等。弘扬了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既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还可以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

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就被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此《朱子家训》实际应为《朱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应该分清楚。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朱夫子治家格言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不论什么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便是艰辛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明、清时期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

意思是说: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联想:当洗手后忘关水龙头时,你是否想过人类剩下最后一滴水将是从哪里来?也许就是你的眼泪吧.当你把剩饭乱倒的时候,是否想过农民伯伯背朝天的艰辛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便是艰辛的又一真实体现.

有句话说得好: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史上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左传》中鲁庄公提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在《咏史》中也提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说法与做法.面对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奢侈、浪费现象,每年的10月31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勤俭日”,而我国也及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勤俭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有多少人还记得勤俭这一优良传统,有多少人还在勤俭节约着?又有多少人在反思着,在行动着,又都做了些什么呢?

(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