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中,有所有的儿童黑话(pig lain),在汉语中,也有所谓的火星文,脑残体和各种语言。人们创造出一种在小范围内流行的语言表达方式,去体现圈层感,将“我们”和“他们”,“自己人”和“外人”,“内行”和“外行”区隔开来。

职场当中也不能免俗,从民国时期的洋行行开始,中文夹杂杨文的表述便已经很流行,今年来,在大大小小的外其中,各种字母缩略词又大行其道。

“王小姐,你那个wtrl项目进展得怎么样了?”

“该去找dtgz研究院童主任审核了”

“耽误参加cj吗?”

“不耽误,今天提交上去,明天审核结果就能下来”

这样的化,听起来炫酷拽,既能让送水原、清洁工一头雾水,不至于泄露公司机密;又能让职场新人敬仰,衬托出自己是公司的元老或主力。于是职场精英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爱用一般人听不懂得缩略词。

进入手机游戏(简称手游)行业,第一个缩略词拦路虎就是cp。cp是什么?不仅圈外人搞不明白,就连做过多年端游、页游的老资格,刚一进来也会发蒙。

“我觉得这家cp不错。”

“听说成都的cp已经有上万家了?”

“年底会一大批cp不行了,可以去抄底。”

按照“外事不决问谷歌,内事不决问百度”的原则,先搜一下看看。我们会发现第一条搜索出来的结果是这个:“cp是英文coupling的缩写表示人物配对关系。”如果你认为游戏圈那些人说的cp是这个,那就大错特错。在手游行业,cp的意思是content provider,既内容提供商。其实这个词很早就在移动业务领域被提及,指的是单纯的内容提供商。但自从游戏入侵移动领域之后,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暴增,但语意却缩小了。如果一个手机游戏行业的人对你所cp这个词,他肯定不是要跟你成双成对,也并不泛指所有移动内容提供商,他所说的只不过是“手机游戏开发商”而已。

第二个令人费解的缩略词是ip。这个词的流行程度非cp能比,游戏圈在谈ip,影视圈在谈ip,出版业也在谈ip,甚至连说相声的都在谈ip了·········这年头你要不叨叨个ip,你都不好意思自称文化人。那么,ip又是什么呢?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其实就是在只是产权的意思。ip地址可定不对,但这两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流行的ip,也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的只是产权,至少和著作权中所说的知识权完全不相同。那么,这个ip究竟指什么呢?可以说,一个游戏、一部影视剧、一本小说、一首歌甚至一句短语、一张画、一个造型都可以称为ip。

譬如《仙剑奇侠传》这款游戏是一个ip,而且是一个具有很高价值得超级ip。它最初是一系列pc淡季游戏,经过分授权之后,产生了一系列衍生品;电视剧、小说、舞台剧、网页游戏、手机游戏以及周边商品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所说的ip,是只是产权和品牌的结合体。或者我们可以对ip下一个通俗易懂的定义,那就是:但是又内容、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粉丝群的文化产品或者文化产品碎片,都是ip。

在文化穿衣产业,ip具备一下特征。

首先ip是有价值的,或者说,ip是有价格,是可以出售和购买的。ip持有方可以对外进行ip授权,收取版权费和分成。ip购买方可以使用这个ip,去开发、生产由这个ip的潜在价值红利,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可以说,我们一旦创作出一个具体要极大商业价值的ip,就可以通过对外授权获得收益。

其次,ip价值是在不断变动的。有些ip数十年长虹不衰,比如hellokitty;页游些ip如流星一闪而逝。这种变动一方面有着难以捉摸的社会心里动因,另一方面也喝ip本身的商业运作有关。一个ip被授权出去,诞生了质量更高、片拍效应更轰动的衍生产品,那么这个ip的价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原生ip持有方会获得更大的利益。《甄嬛传》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演变,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视剧的热播造成了小说销量激增,小说作者从版权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反之,如果授权出去的衍生产品品质低劣,也会极大消弱原生ip的美誉度,从而逐渐降低它的潜在价值,这对于原生ip持有方是很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