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如何从导演的视角看一部电影?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导演是一部电影的主导者,如何能从导演的视角看一部电影呢?

操作方法

01

在我看来一个顶级优秀的导演相比于次一点的导演(并不是说后一种导演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烂导演,相反绝大多数异常优秀的导演都是后一种)的很大不同一点是,如何从他们的内在视角来看待他们的电影: 前一种导演一直在影像中表达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对生活的看法,他们不管讲什么样的故事,都是在试图通过故事性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看法或是一种哲学的理解,你用心看,会发现他们在电影中一直在表达着自己内心的中心思想,这一点不会改变,你看完他们的一部电影,会发现整部电影都在为他们个人的这个中心思想服务,他们更倾向于表达自己那几乎未曾被外部世界所影响和改变的内心。这类型的导演几乎所有电影都在试图用电影表达导演自己的内心,电影本身跟他(她)本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后一种导演则更倾向于如何更优秀的讲好一个故事,他们利用自己对影像的直觉或天分,把视听语言各方面都能做到最优秀的状态,用来推动一个故事整体的发展,从而讲好一个故事,让大众更多更好更普遍的理解这部电影,所有视听语言都是为他正在拍的那一部电影所服务。这类型的导演几乎所有电影都在用自己最优秀的视听语言来表达自己所正在拍的那部电影,而电影本身跟他(她)本人的关系并不很大。 简单讲,前一种导演中心思想始终更加感性,后一种导演中心思想相比较则始终更加理性。 电影被称为最接近大众的艺术,导演也是艺术家,所以我个人是更倾向于喜爱前一种导演。 当然,无可置疑,这两种导演都能够拍出让我们大家欣喜异常的优秀电影。

02

首先,我们把导演和普通观众想象成两个姜饼人。

姜饼人1

姜饼人2

上边的一个是姜饼人1,我们把它们叫做普通观众。(非电影从业者)

下边的一个姜饼人2,指代导演。(也可以是任何电影从业者)

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他们都是人。只是右边的姜饼人2胖一些,可以理解为他们看的电影多一些。

但毫无疑问,对于一部新的电影,无论是胖胖的姜饼人还是瘦瘦的姜饼人,其起点和观点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

我们再把时间当成蛋糕切一切,很简单,切成两块。即“第一次看电影”和“第n次看电影(n>1)”

好了,万事俱备,接下来我们开始奇妙之旅,一探究竟。

Chapter1

以《让子弹飞》 “白马拉火车”这个镜头为例:

当电影开始时,姜饼人1和2舒适地坐在位子上,他们已经进入了故事。

然后他们同时看到了这个镜头,此时他们都已经融入到了故事里,他们脑子中的想法是一样的:卧槽,好酷炫,用白色的马拉黑色的火车。咦,车上是不是坐着什么重要的人物呢?

看到这个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导演也是观众,所以导演在第一次看电影时和观众是一模一样的!他们都在看故事,融入故事,此时导演是不会想什么与众不同的深奥的东西的,除非他没再认真看电影。

事后,

姜饼人1:“嘿,老王,我今天看了一场超棒的电影,故事也超棒,人物也超棒。你有空也去看看呗”。然后,他就慢慢地把这部电影忘记了。因为影院明天,后天,大大后天,都有不一样的电影,他都想去看。顶多就是:若干年后,有人问起他,嘿,你看过《让子弹飞》吗,他说:对对对,我看过,看过!

而这时,姜饼人2连忙拿出本子,他想,这个故事这么棒,我得把里面的创意记下来。于是,这个故事,就成为了姜饼人2脑中图书馆里的一本书,它可以随时取用了。

这是导演看电影的视角之一。

继续走。

03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修养比较高的导演在成为导演之前研究的都是别的专业,但最后还是能够成为好导演。如昆汀塔伦蒂诺以前是印象租赁店老板,王家卫大学学的是理工学院平面设计,北野武最初是相声演员,卡梅隆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与物理学………

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视角———–将生活幻化成为心中无尽盘旋着的小故事,并惊呼着“生活多么有趣”,同时将脑中所有学到的知识都融会贯通起来。

04

导演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好的渠道去表达他想要说的东西 观众没有注意到 那说明导演在表达上没有成功 尽管在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 然后镜头闪太快 观众没看到 还是枉然 当然有的镜头 放太长 也会显得不自然 感觉是刻意为之 要做当刚好 不容易哦

05

答得很有新意,但似乎并不是题主想要的答案。

《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插图第11版》

《故事》

《电影的戏剧艺术》

关于电影的理论知识书籍浩如烟海,在我看过的几本中,这三本当属上乘。看完之后应该多少会理解一点所谓的“导演般的专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