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是广东省珠海市辖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珠海市的西部,东连中山市,北倚江门市,与澳门水域相连,介于东经113°0。5′至113°25′,北纬21°59′至22°25′之间,即磨刀门到崖门之间,从赤鼻岛至白蕉七围交界线,东西之间最宽33。4公里。

1965年7月由中山、新会划出部分镇村建县,1983年7月归属珠海市管辖,2001年4月撤县设区。

斗门区

  • 中文名称

  • 斗门区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广东省珠海市

  • 下辖地区

  • 井岸镇、白蕉镇、斗门镇、乾务镇、莲洲镇、白藤街道

  • 政府驻地

  • 斗门区井岸镇朝福路139号

  • 电话区号

  • 0756

  • 邮政区码

  • 519000

  • 地理位置

  • 珠江口西南部

  • 面 积

  • 613。88平方千米

  • 人 口

  • 34。04万人

  • 方 言

  • 粤语-四邑片-新会话、客家语、水上话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御温泉、黄杨山、金台寺、斗门古街等

  • 车牌代码

  • 粤C

  • 名 人

  • 邝友良

历史沿革

宋朝以前,斗门一带称黄字围,属新会潮居都。

宋朝绍兴二十二年(1152)黄杨山附近岛屿划归香山县管辖,仍称潮居乡。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香山县潮居乡改称黄梁都。大沙、马墩、上横属新会县潮居都。清朝绪六年(1880)黄梁都改称黄梁镇。清宣统二年(1910)改镇为区,按数字编列,称香山县为第八区。

1925年,改称为中山县八区。

1930年,改称为中山县黄梁区。

1931年,区名按数字编列,称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3月,仍为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九区。1958年11月,称中山县斗门大公社,为中山县7个大公社之一。横粉乡、大沙乡属新会县睦洲人民公社。

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斗门县,隶属广东省佛山地区。

1983年7月,斗门县归属珠海市,成为珠海唯一的市辖县。

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斗门撤县建区,同年12月,珠海市斗门区正式挂牌成立。宋属新会潮居里。元为潮居乡。明始称黄梁都。清光绪初年改称黄梁镇。1931年改称中山县第八区。1965年设斗门县。因县治原名斗门镇,斗门镇东北枕黄杨山,西南面向新会梅阁海,地形如斗状,故名斗门。1983年由佛山地区划归珠海市。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斗门县,设立珠海市斗门区和金湾区;斗门区辖原斗门县的井岸、白蕉、乾务、五山、斗门、上横、六乡、莲溪8个镇。

1997年,全县辖8镇,面积925。3平方千米,人口32。6万,外来流动人口3万,县政府驻井岸镇。(摘自《政区大典》)

2000年,斗门县辖10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01529人,其中:上横镇 23583 莲溪镇 13562 六乡镇 19849 斗门镇 41294 五山镇 26068 乾务镇 19023 白蕉镇 61534 井岸镇 108074 红旗镇 21999 平沙镇 49689 自藤湖虚拟镇 9755 城南虚拟镇 7099

斗门县辖10个镇(井岸、白蕉、乾务、五山、斗门、上横、蓬溪、六乡、红旗、平沙),121个村委会、47个居委会。

2003年,白蕉镇、六乡镇合并为白蕉镇,五山镇、乾务镇合并为乾务镇,莲溪镇、上横镇合并为莲洲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斗门区辖5个镇(井岸、白蕉、乾务、斗门、莲洲)。

名胜古迹

斗门区地形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滩涂组成,其间水道交错,富于变化。由于自然和人文历史的积淀,斗门区旅游资源融山、水、海、岛、泉、寺、文、史、迹于一体。1991年起,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业。至2000年,建有珠海御温泉度假村、金台寺、鳄鱼岛、万盛乡村俱乐部、生态百果园、灯笼沙水乡风情旅游区、渔家乐海上游、美加鸵鸟养殖场等旅游景点,另外重新开发斗门古街、南门菉猗堂、六乡水松林等旅游景点,加上特色美食如重壳蟹、白藤湖莲藕、白鸽鱼、黄金风鳝、上横黄沙蚬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斗门区有高尔夫球场一家,位于乾务镇的万盛乡村俱乐部,此外,周边还有珠海国际,翠湖、金湾、东方4个高尔夫球场。区内有广东省最著名的温泉“御温泉”,是中国第一家日式露天温泉,设有20多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特色温泉。拥有乾务水库、白藤湖度假区、恒丰游乐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