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5月15日傍晚,日本东京,首相官邸里突然冲进来了11名身穿海军军服的年轻军官。日本第29任首相犬养毅(日本人这名字,我也是醉了)正独自坐在家中闭目养神,面对这群怒气冲冲的年轻军官,犬养毅的眼睛中略过了一丝惊诧,随后他立即镇静了下来。

犬养毅耐心地将这些年轻军官请到了屋内的接待室,准备好好和这些年轻人谈一谈。但他没有想到这些人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取他性命,其中一名叫黑岩勇拔出了手枪,大声吼道:“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开枪吧!”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犬养毅惊慌地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听我解释,就会明白了……”

犬养毅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解释,为首的三上卓便扣动了扳机,可是手枪恰在此时卡壳了。黑岩勇随即朝犬养毅头上开了一枪,三上卓卸掉那枚臭弹之后,也和众人一起朝犬养毅身上开枪。

堂堂日本首相就在自己的首相官邸被11名年轻军官乱枪打死,据参与刺杀的军官介绍,犬养毅临死前说得最后一句话是:“把鞋脱掉吧!”

这件刺杀案就是震惊日本朝野的“五一五事件”,而随着犬养毅遇刺身亡,日本政府短暂的政党政治也随之宣告结束。日本开始进入了军部控制政府的时代,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狂热的军国主义热潮,推动着这个国家走上了一条向全世界宣战的不归路。

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很难理解当时的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军国主义的狂热究竟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75岁的犬养毅是日本资深政治家,无论在民间、政界还是军界都有很高的威望,这样一位首相遇刺身亡,在当时日本引起的不是震惊和悲痛,而是近乎狂热的欢呼。

参与刺杀的11名海军军官刚刚走出首相官邸就被警察逮捕,他们在接受审判时对自己刺杀犬养毅的行为供认不讳,但却声称自己是为了拯救国家而牺牲。这次刺杀不是犯罪,而是革命。

审判期间日本法庭共收到了近12万封为他们请求减刑的信件,另外还有一份请求宽大处理的请愿书,上面有35万7千人的签字。

更加狂热的是有11个人竟然切下了自己的小拇指,泡在酒精瓶里,寄给了法庭,以此彰显自己对刺客的支持。

日本民间不仅没有将这11个刺客视为犯罪分子,反而将他们称为拯救国家的英雄,有无数少女写来热情洋溢的求爱信,愿意成为这些年轻军官的妻子。

而首相犬养毅被年轻军官们刺杀的原因竟然是:试图阻止日本武力侵略中国!

这11名刺客最后无一人被判处死刑,几年之后随着战争的爆发,这些人最终被无罪释放!

犬养毅死后,日本军部开始逐步掌握大权,而狂热的少壮派也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而这些势力的代表就是世界近代史上臭名卓著的“三羽乌”,以及他们所组建的“巴登巴登集团”!

“三羽乌”翻译成汉语就是三只乌鸦的意思,乌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什么吉祥物,但在日本乌鸦有精英的含义。这三只乌鸦正是当时日本军部少壮派的精英领袖。

这三只乌鸦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称号?他们究竟有什么神秘的能量呢?

故事还要回溯到1921年10月,几个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少佐军官在德国度假胜地巴登巴登聚会。

巴登巴登以温泉而闻名于世,这正合日本人的胃口,这一天三名少佐在温泉浴室里秘密讨论着日本未来的国运。这三个人的名字是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和岗村宁次,这三人既是日本最优秀的军校毕业生,同时也是关系亲密的挚友。

由于他们感觉自己讨论的事情非常重要,需要高度保密,为防止谈话内容泄露,所以把他们信得过的一个学弟也叫来,专门站在门口把风。这个把风的小学弟名字叫做:东条英机!

他们讨论的究竟是什么呢?竟然要日本未来的首相为他们把风?实际上,他们什么都没讨论出来。

这三个人成绩优秀,身手敏捷,日本最顶尖的军事人才,国之栋梁。但是他们的头脑却相对比较简单,除了忠于天皇,为大日本帝国献身之外,并没有什么思想。

所以讨论了半天,就连他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干顶层设计的这块料。不过,他们的这次聚会却成为了日本新崛起军阀集团的雏形。

虽然他们并没有讨论出自己的思想体系,但是他们却形成了统一战线,决定要团结起来,共谋大事。

此后几天,陆续又有一批年轻的日本军官来到巴登巴登度假,这显然是经过周密组织的。经过深入讨论,他们最终选出了由11名少壮派军官组成的新的势力集团,即“巴登巴登集团”。

除了三羽乌和把门的东条英机,另外七人分别是驻柏林武官梅津美治郎,驻伯尔尼无关山下奉文,驻哥本哈根武官中村孝太郎,驻巴黎武官中岛今朝吾,驻克隆武官下村定,驻北京武官松井石根和矶谷廉介。

这些名字将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被提及,他们也是战后最大的战犯。而正是这11个人组成了日本新军阀的核心,而这股势力也被称之为“昭和军阀”。

那么这些年轻军官真的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够改变日本吗?他们在日本难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不是,恰恰相反,这些人在日本的权力阶层中属于边缘人群,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

近代日本虽然经历了明治维新,但那是一次并不彻底的改革,原有的藩阀集团并没有被消灭,而是接受了新式改革之后继续掌握军队。当时的日本陆军由长州藩掌控,海军则由萨摩藩掌控,藩阀势力非常庞大。

永田铁山等人在士官学校的时候就抱成了一团,因为他们出身平凡在学校中经常受到藩阀子弟的欺负。为了不受欺辱,他们便团结起来一起和藩阀子弟打架,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亲密无间的兄弟。

所以,仅仅依靠这一批没有什么背景和实力的少壮派军官是根本无法撼动藩阀势力的。上文中我们提到过巴登巴登聚会是一次有组织的、周密的聚会,这背后肯定是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将这些少壮派笼络在一起。

团聚少壮派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为己所用,而这个幕后的神秘人物就是当时日本的皇太子,后来发动全面对外战争的昭和天皇。

现在的我们对这位裕仁天皇的形象大多出自影视剧,裕仁宣读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录音已经被播放过无数次。在很多影视剧和历史照片中,我们看到的裕仁大多是一副彬彬有礼,甚至唯唯诺诺的形象。

可是这一切都是假象,将日本推向战争深渊的正是这位裕仁天皇,并且这个梦想从他成为皇太子的时候就已经萌发。

就在巴登巴登聚会的同一年3月,裕仁以皇太子的身份游历欧洲,期间很多驻欧洲各国的年轻武官都受到裕仁的宴请。巴登巴登集团的11位骨干正是当时裕仁的座上宾,年轻的皇太子和年轻的少壮派军官凑到了一起,他们要一起干一番大事。

裕仁之所以要在游历欧洲的时候召集这些少壮派,就是为了避开国内藩阀势力的耳目,如此一来他才能真正扶植自己的势力。

裕仁不是一个普通的皇帝,他有非常狂妄的野心,在游历欧洲期间他只买了一座拿破仑的半身雕像,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引起他的兴趣。

很明显在裕仁的内心里,他也要成为向拿破仑那样的一代霸主,那尊半身像就一直放在裕仁的办公室里。

裕仁不是一个仅仅只有野心的政治家,他有思想,有眼光,也有驾驭群臣的能力。他之所以看重少壮派,主要是由于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才华,有抱负,忠于国家和天皇,同时这些人又头脑简单,没什么思想,非常容易控制。

以三羽乌为首的少壮派自然也非常清楚,在背后支持他们的是未来的天皇,只要帮助天皇把军权从藩阀势力手中夺回来,将来的日本就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军国主义在昭和时期狂飙猛进,本质上是其国内政治斗争的衍生品而已。

巴登巴登聚会结束几天之后,日本首相原敬便在火车站遭遇刺杀身亡,而刺客只是一名普通的火车站员工。日本国内正在变得狂热起来,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正在酝酿。

1921年11月,大正天皇病重,裕仁接过政权成为“摄政王”,掌权之后的裕仁立即在皇宫内部设置了一个“大学寮”。

他要在这里为那些思想简单的少壮派们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引导他们以极端的方式快速夺取军权,并尽快对外发起扩张战争。

裕仁在大学寮为年轻军官们请来了一位资深的老师,此人就是二战后被判为甲级战犯的“大川周明”。

大川周明被称为“日本法西斯精神领袖”,在这里他教授年轻军官们大河民族主义,大亚细亚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思想。

这些极端的思想其实并不复杂,而他们所用的教材也只是由大川自己编纂的一本小册子,即《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这本教材提出日本将成为一个改造全世界的革命国家,它将打败英国,复活土耳其,让印度独立,让中国自立,全世界都将感受到太阳旗的温暖。

这些少壮派得到裕仁的支持之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很多日本中下级军官,甚至士兵都被这种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所感染,变得异常激进和极端。

尤其是日本陆军之父“山县有朋”在不久之后因病去世,再也没有人能够制衡裕仁,少壮派开始慢慢强大起来。

而这种思想也席卷了整个日本,让整个国家都一步步变得狂热起来。

当时的日本政坛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向政党政治转变。日本当时已经开始向西方学习,实行政党轮流执政,首相是政府的最高官员。

当时的日本政党处境非常尴尬,一面是皇室,一面是军部,这两股势力都要比政府强大,而军部中的参谋本部直接隶属于天皇,根本不理会政府。

如此一来,政府就成了为天皇和军部的服务机构了,首相原敬认为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政府的权力被头脑简单思想激进的军队左右,将把整个国家带入危险的深渊。

因此原敬计划削弱甚至取缔参谋本部,只可惜他还没有来得及实施计划,就遭到了暗杀。而这次刺杀也被称为日本政治的重大损失和重要转折点。

此后日本两任著名的首相田中义一和犬养毅也都在少壮派面前败下阵来。

田中义一最为著名的就是呈交过一份关于日本对外扩张策略的奏折,即《田中奏折》。

在奏折中,田中极为重视满蒙的地位,认为要得中国必先取满蒙。但与少壮派主张不同的是,田中不同意使用武力直接抢夺,而是通过扶植张作霖而达到分裂中国,控制满蒙的目的。

但是他没有想到关东军的激进分子竟然以下犯上,在皇姑屯炸死了张作霖,将他的全盘计划彻底打乱。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激进行为竟然得到了天皇的支持。田中义一黯然下台。

犬养毅也是接手了前任若槻礼次郎的烂摊子,关东军少壮派再一次以下犯上,擅自行动,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军部当时已经无法控制这批狂热的少壮派军官了,索性一改之前的态度,转而支持关东军占领东北全境,建立满洲国。

作为三朝元老的犬养毅看得非常清楚,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所以日本政府断然拒绝承认满洲国,甚至反对关东军直接占领东北。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犬养毅也反对日军继续在中国实施军事行动,并宣布日本将实行“不扩张”的政策。

犬养毅的行动不仅惹恼了日本军部,还使得日本民众也对他纷纷指责,认为他是个懦夫。当时整个日本都充斥着对外扩张的狂热情绪,而犬养毅就是要遏制住这股情绪。

犬养毅的主张是关东军要撤出东北,但是日本人要掌控东北的行政和经济命脉,也就是说名义上东北主权还是中国的,但实际上却控制在日本人手里。如此一来既能照顾中国主权的完整,又能顾及日本的利益。

如果按照这个方针政策,日本将避免发生大规模战争,又得到了东北的大批资源,可以快速地恢复经济增长,增强国力。

但是日本军部并不认同这个政策,他们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完全占领中国。

犬养毅为了避免与军部的冲突继续恶化,于是派遣了自己的特使萱野长知秘密赶赴中国与南京政府进行谈判。

犬养毅当年曾大力资助孙中山,他们的私交非常好,而萱野长知是同盟会成员,曾追随孙中山长达30年。孙中山去世时,萱野是守在他身边唯一的一个日本人。

谈判进行的很顺利,南京政府方面为了避免扩大战争,接受了犬养毅的建议。但是就在萱野向犬养毅汇报的时候,出现了差错。

原来犬养毅的内部出了问题,他的内阁书记官长森恪是一个支持激进少壮派的军官,他扣下了萱野的所有电报,并将这些消息透露给了军部。

此事一暴露,这些少壮派就开始着手准备除掉犬养毅,最后这个古稀之年的三朝元老被乱枪打死。

而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天皇裕仁看得一清二楚,或者说他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犬养毅死后,日本政府乃至军队内部依旧充斥着激烈的斗争,直到二二六兵变之后,法西斯势力彻底控制了军队和政府,扫清了日本内部反对法西斯的障碍,将日本带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二战结束之后,在东京法庭上,无论如何法官们如何审理,所有的战犯全部坚称“天皇无罪”。所有的行为都是军部和政府自行策划和实施的,与天皇无关。最终裕仁只是低头认了个错,就逃过了制裁,日本皇室也得到了保留。

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裕仁在那场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他才是最大的战犯!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