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1950年代:米高梅电影公司的黄金年代

1922年创立的米高梅电影公司(Metro-Goldwyn-Mayer, Inc。,简称MGM)叱诧一时,如果你没听过这名字,想一下片头有只狮子在吼的那个电影制作公司,就是他们!当时MGM就是以音乐剧类型电影称霸全球,创造了许多杰作。

著名的制作人Arthur Freed率领,加上唱跳明星Judy Garland(《绿野仙踪》)、Gene Kelly(《雨中曲》)、Fred Astaire等人,一同打造了「演员即歌手」的电影黄金年代。

《绿野仙踪》|1939年

《绿野仙踪》:象征「彩色电影时代」的开启

1939年正式上映的《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席卷了美国大街小巷,也将演员Judy Garland大大的捧红,凭着这部电影成为MGM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头牌明星。她演唱的主题曲〈Over The Rainbow〉也成为40年代人人都会唱的「口水歌」,甚至赢得了奥斯卡奖项。

《绿野仙踪》严格说起来并非影史第一部彩色的电影,但对整个电影产业来说意义非凡,当时这部电影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特艺色彩」技术,电影一开始桃乐丝在一个棕色的画面中,接着打开了门,进到了色彩缤纷的「奥兹国」,也同时象征着黑白电影时期的完结

《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年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视觉飨宴满点的经典爱情歌舞片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英文片名叫做An American in Paris〉,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一位在巴黎的美国人」,这部片的灵感来自美国天才作曲家盖希文在20年代发表的一首同名歌曲。当时盖希文的意思正是描绘一位漫游巴黎的美国人,盖希文有点哀愁、有点玩味的曲风,成为电影主角思乡的哀愁。这部电影描绘二次世界大战退伍的美国大兵,在巴黎成为了一个颠沛流离的画家,与其他两位朋友同时在巴黎爱上一位少女丽丝的故事。

主要是《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最强的并不是剧情,而是重现歌舞黄金年代的华丽场景在那个年代里简直是其他人的榜样!尤其是最后17分钟的歌舞场景,据说是耗掉了整部电影1/5的成本。这部电影的主角也是以下介绍的电影《雨中曲》Gene Kelly(金凯利)的成名作之一。

《雨中曲》|1952年

雨中曲》:20年代好莱坞明星梦的完美重现

可以说是上世纪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性质电影《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最有名的一幕就是饰演男主角的金凯利(Gene Kelly)在雨中绕着路灯跳舞唱歌的样子。此片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百大歌舞电影的第一名,甚至时隔60年还稳坐烂番茄100%新鲜度。

这部片的内容场景在当年非常特殊的设定在20年代的好莱坞,当时电影世界从无声到有声,女明星因为不会唱歌,找了个跑龙套的来女主角反串她的声音,男主角帮助女主角揭穿虚假女明星的形象,最后成为神仙眷侣。

1950年代~1960年代:电视vs 电影角逐主角地位的年代

50年代开始普及的电视,很多观众觉得在家能看到娱乐节目就不跑电影院了。电影公司开始砸重金开发大屏幕系统,或是购买昂贵的电影放映机、生产成本较大的电影。

而因为城市兴起,1960年代也出现了很多因应环境而生的「都市文化」相关故事。

《音乐之声》|1965年

音乐之声》:动用庞大资本的福斯电影力挽狂澜之作

1960年代初期,二十世纪福斯公司因为拍摄《埃及艳后》而差点把公司搞垮,为了要重振旗鼓,打算拍摄巨额买过来的《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音乐剧版权好好使用,拍摄地点位在美丽的德奥边境萨尔斯堡,里面许多歌曲简直是传唱至今随时随地都能哼出!!例如〈Do-Re-Mi〉、〈The Sound of Music〉等等。

《欢乐满人间》|1964年

《欢乐满人间》:温馨的奇幻代表作

《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在2019年由艾蜜莉布朗特(Emily Blunt)重新演绎为《爱.满人间》据说是华特迪士尼先生生前最骄傲的作品,首次将奇幻元素投入电影,场景座落在英国伦敦,工作狂爸爸Mr。 Banks对于孩子没有特别多关照跟管教,导致姐弟两人实在是非常顽皮,常常气走保姆。直到Mary Poppins撑着一把小黑伞来到他们家,教会了兄弟怎么面对生活的困难、如何重拾生活的欢乐,也让夫妻俩体认到亲情和工作的平衡。是一部温暖的代表作。

《窈窕淑女》|1964年

《窈窕淑女》:制作费大额投入的华丽大作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改编自萧伯纳的舞台剧《茶花女》(Pygmalion),有名的说法「比马龙效应」就是这个英文直接翻过来的。算是奥黛丽赫本在50、60年代活跃时期的代表作。故事围绕一名大学教授亨利希金斯打赌自己是否有能力将一位来自社会底层的「卖花女」Eliza(翻译伊莱莎)训练成一名高雅的大家闺秀,而坠入爱河的故事。

《窈窕淑女》于伦敦架设了超庞大的华丽场景拍摄,大量投入服装、歌曲、舞蹈设计等等。

1970年代:流派创新的多元年代

赢得美国音乐剧大奖东尼奖最佳编舞奖8次的鲍伯佛西(Bob Fosse)代表了好莱坞70年代的风格。而他的大片总是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包括《酒店》、《爵士春秋》都是非常知名的代表作。

《火爆浪子》|1978年

《火爆浪子》:青春校园剧(YA电影,Young Adult)的始祖

把约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正式捧成校园男神的就是这部1978年诞生的电影《火爆浪子》(Grease),女主角珊迪则由当时的明星Olivia Newton-John饰演,而约翰屈伏塔则饰演非常叛逆、梳着油头穿皮衣的高中生丹尼,一边耍狠一边谈恋爱,也奠定了后来90年代YA电影青春校园剧的基本调性。

《酒店》|1966年

《酒店》 :最强好莱坞编舞神Bob Fosse的大作

1966年《酒店》强势上映,是拿过托尼奖8次(目前没有人超越这个纪录)的Bob Fosse地位奠定的大作。场景建立在30年代的德国,正值威玛共和时期,纳粹党兴起,一位英国男子只身来到柏林,而他的新室友是一位歌舞女郎。两人自然而然地坠入爱河。

这部片开始将「歌舞」变成电影剧情走向的辅助或催化剂,而非像50年代《雨中曲》那样以剧情辅助歌舞,且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Tom Ford的电影处女作《单身男子》中的那位女孩,其实就是这部电影歌舞女郎的型态。《酒店》可以说是非常早开始谈论「同性爱」、「种族」的电影,也演出了纳粹党作威作福的时期,庶民们的不得已与焦虑。

2000年代到现在:歌舞电影的全面复苏

80、90年代,歌舞片明显地成为「非主流」,2016年Damien Chazelle的《La La Land》一举获得成功,才重新让音乐性质的电影重新登上灿烂舞台。

《La La Land》|2016年

《La La Land》:重拾歌舞片的新生命

《La La Land》在翻译为《爱乐之城》,由Emma Stone和Ryan Gosling合演。一个是追寻爵士钢琴梦想的男主角、一个是充满抱负的女演员,在洛杉矶追寻人生目标时相知相惜,而开始谈起恋爱。剧中的歌曲能够瞬间让人联想到电影中浪漫色彩缤纷的情境,例如一首跳进塞纳河畔的歌,就是面对梦想的义无反顾。

《La La Land》重新开启了音乐剧类型电影的新可能性,在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获得14项提名。Emma Stone也是靠此片获得最佳女主角奖项的肯定。

《红磨坊》|2001年

《红磨坊》:鬼才导演巴兹鲁曼对美的终极追求

现在很多人心目中最棒的歌舞电影或许是《La La Land》,不过把《红磨坊》(Moulin Rouge!)放在压轴希望有人懂编辑的私心。2001年。

当时还是个儿童(???)我看到了《红磨坊》简直被这种浮华又现实的悲哀给震慑住了,尽管最后是个令人遗憾的悲剧,但留下了无限余韵跟遐想。《红磨坊》把美丑、爱恨恨强烈的撕坏然后堆积在一起,丰富的声音、堆叠上满出萤幕的炙烈爱宿命感,让这部电影成为21世纪目前为止最让人难忘的歌舞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