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生物进化史中,拇指并不是一种“新生事物”,早在1.6亿年前,树栖的“猴指翼龙”就已经出现了对生拇指结构。到了大约7000万年前,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也进化出了类似的拇指关节结构。

而直到距今约200万年前,一些人类祖先才进化出与现代人类灵巧程度相似的拇指结构,拇指功能的完善让人类的祖先能够更好地进行投掷和使用工具。

在医学领域,当人体脊髓或正中神经受损,手部大鱼际肌肉常出现萎缩,拇指和食指紧靠且不能正常屈伸,无法正常工作生活。这种拇指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病症被称为“猿掌”或“猿手畸形”

“猿手畸形”示意图

这也反映出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手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其他灵长动物,例如猩猩,黑猩猩等,虽然也有对生拇指或脚趾,但由于常年的树栖生活,导致它们其他四指的指骨变得长且弯曲,而拇指相对较短,难以通过弯曲手指并向手掌中心旋转,让拇指与其他四指指尖相碰。不仅如此,双手着地的行走方式,也迫使他们通过牺牲灵活性而获取力量,因此它们很难进行灵活抓取,在工具制造方面也同样远远落后于人类。

其他灵长类的抓握方式

作为生来就能享受灵活拇指带来的各种便利的人类,一旦突然失去拇指,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临床上通常通过将患者的大脚趾移植到手上,来弥补拇指的缺失。不过,随着3D打印技术和组织再生技术的推广,现在的大拇指移植技术也已经不需要“拆了东墙补西墙”了。

日常生活中,大拇指还有哪些重要的用途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哦~胖科先来打个样,“点赞”可不就用的是大拇指吗!

创作团队:中国科学技术馆新媒体团队

审核专家:王琳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