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

   世界十大平原,含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四个大洲,其中亚洲有6个,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按照面积大小排名依次是: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拉普拉塔平原、图兰平原、北美大平原、恒河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华北平原。

  1。 亚马孙平原

  英语:Amazon Plain。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约560万平方千米。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密布,植物种类繁多并富特有种;动物种类亦很丰富,尤多树栖动物。矿藏主要有石油。人烟稀少,总人口约1500万,包括10万生活在密林中的印第安人。

  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树林每年吸收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大量存在使地球变暖,危害气候,以至极地冰盖融化,引起洪水泛滥。树木也产生氧气,它是人类及所有动物的生命所必需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如果亚马孙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地球上维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有些雨林的树木长得极高,达60米以上。它们的叶子形成“篷”,像一把雨伞,将光线挡住。因此树下几乎不生长什么低矮的植物。亚马孙平原全境属热带雨林气候,为世界上面积最广的赤道多雨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年平均气温27-28℃,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2500毫米之间。

  亚马孙平原西宽东窄,最宽处1280千米;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平原中部的马瑙斯,海拔仅44米。东部更低,逐渐接近海平面。亚马逊平原的河漫滩约占平原面积的10%,由松软的近代冲积层组成,地势特别低下,河漫滩之外,45~60米的陡岸之上为高位平原,在西经60°以西最为宽广,表层物质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沙与粘土组成,已呈部分固结状态。亚马逊平原是在南美洲陆台亚马孙拗陷基础上,经第四纪上升、成陆后,由亚马孙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下游河口附近,因近代沉降作用,没有三角洲出露。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河流蜿蜒曲折,湖沼密布,汛期普遍遭受泛滥,排水不良。河口宽达240千米,泛滥期流量达每秒18万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的10倍。泻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边160千米内的海水变淡。已知支流有1000多条,其中7条长度超过1600千米。亚马逊河沉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000平方千米的地区,它的流域面积约705万平方千米,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两倍。

  亚马孙平原植物茂盛,种类繁多,特有种占1/3。据估计,林海中大约积蓄着8亿立方米木材,约占世界木材蓄积总量的1/5。人类从16世纪起开始开发亚马孙平原的原始森林。

  1970年,巴西总统为了解决东北部的贫困问题,又做出了“开发亚马孙地区”的决策。这一决策使该地区每年约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1969至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亚马孙地区的森林被毁掉了11万多平方公里,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热带雨林的减少不仅意味着森林资源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消减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热带雨林又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散发到空气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降水。亚马孙热带雨林贮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森林的过度砍伐会使土壤侵蚀、土质沙化,引起水土流失。

  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巨大的基因库,地球上约1000万个物种中,有200-400万种都生存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在亚马孙河流域的仅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样地块上,就可以得到4。2万个昆虫种类,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种类的植物达1200多种,地球上动植物的1/5都生长在这里。然而由于热带雨林的砍伐,那里每天都至少消失一个物种。有人预测,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数年后,至少将有50-80万种动植物种灭绝。

  “亚马孙”或“亚马逊”都译自“Amazon”。在大学、中学、小学与地理相关的教科书中,都统一译为“亚马孙”。因此,在学术上一般也译为“亚马孙”。实际上,从发音角度考虑,“亚马孙”也更为接近。

  “亚马逊”这个译法也多见于港澳台出版物上。在一些非学术的旅游杂志上,也常可以见到“亚马逊”的译法。因此,口语中多受此影响,混称为“亚马逊”。为了便于大众理解,很多非学术性的电视节目也常译为“亚马逊”,例如电影《冲出亚马逊》。

  2。 东欧平原

  东欧平原位于欧洲东部,世界第二大平原,又称“俄罗斯平原”,约400万平方千米。其范围北起北冰洋,南至黑海、里海之滨;东起乌拉尔山脉,西至波罗的海,近400万平方公里广大区域,平均海拔约170米。它是欧亚草原,尤其是钦察荒原的延伸。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第聂伯河。

  东欧平原上不仅有着丰富的煤、铁、石油、锰等矿藏资源,而且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陆交通发达,俄罗斯地区以莫斯科为中心,分布着很多重要工矿区,是俄罗斯的心脏部分。乌拉尔山脉(Urals)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俄罗斯东欧部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都在这片波状平原上。

  3。 西西伯利亚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第一大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南北长2000千米,东西宽1500千米,面积260万平方千米。本区的特点是南高北低,80%的面积是非常平坦的平原。南部海拔220~300米,中、北部海拔50~150米。有叶尼塞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塔兹河等河流。中部和北部人口密度较低,南部随着对燃料、金属资源的开发而不断发展,形成了以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田,托木斯克铁矿为中心的工矿业基地。

  由于接近高寒地带,西西伯利亚平原的气候极为寒冷,动植物稀少。西西伯利亚平原冬夏温差变化极大,夏季气温酷热而短暂,南部一般为20℃,最高可达35℃-40℃。北部一般为10℃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为-20℃--25℃,最冷可达-50℃--52℃以下。西西伯利亚平原上主要的河流有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和叶尼塞河。其中额尔齐斯河发源于中国新疆,它是中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也是中亚地区唯一的外流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地表的的特点是沼泽地多,占平原的50%以上。极北地区为冻土带,南部为森林冻土带。西西伯利亚平原还有着厚厚的永久冻土层,最厚的地方竟达1377。6米,比青藏高原的最厚冻土层还要厚好多倍。在一些村子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歪歪斜斜的木屋,有的已有一半陷入地下。这也是冻土所为。冻土表层融化后,地基就变得十分松软。由于各部分受力不均,房屋也就东倒西歪了。

  西西伯利亚地区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亚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辽阔地域,其木材蓄积量占原苏联的75%以上;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以及数以千计的大小河流使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大量的水力资源。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淡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约20%,占原苏联淡水储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亚是原苏联最大的淡水鱼产区,淡水鱼产量占原苏联总产量的25%以上。

  4。 拉普拉塔平原

  拉普拉塔平原是南美洲第二大平原,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其西面是安第斯山脉,东北面和南面是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东南面是大西洋,总面积15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跨越玻利维亚、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四国,其中60%的面积在阿根廷境内。拉普拉塔平原北部为大查科平原,南部为潘帕斯平原。大查科平原地面平展低洼,雨季排水不良,在沿河地带形成沼泽和湿地;南部潘帕斯平原,地势坦荡平展,略向东倾斜,海拔多在150米以下。

  拉普拉塔河位于南美洲乌拉圭和阿根廷之间,在西班牙语中“拉普拉塔”是“银子”的意思。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全长4700公里,流域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它的支流众多,主要的有巴拉圭河、乌拉圭河、巴拉那河。拉普拉塔河养育了南美洲人民,特别是哺育了阿根廷的人民,因此它被称为母亲河。拉普拉塔河流域是拉丁美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好空气”。它是南半球最大城市,是大西洋岸具有世界意义的港口。

  5。 图兰平原

  图兰平原(Turan Plain,俄语作Turanskaya Nizmennost)又称图兰低地,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西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西北部的广袤低地。北起哈萨克丘陵,东接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南抵伊朗高原北部之科佩特山脉,西临里海,面积150万平方公里,在北纬35度—北纬47度,东经70度—东经55度之间。有海拔1,000公尺(3,300呎)山丘和低于海平面凹地。锡尔河和阿姆河下游流经境内。

  在第三纪前,曾被古地中海所淹没,第三纪后才抬升为陆地,今日的里海和咸海就是海侵的遗迹,因此这一地区地势低洼,大部分海拔不足100米,有不少地区低于海平面。中亚两大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源于帕米尔高原,纵穿图兰平原中的沙漠注入咸海,沿岸形成狭窄的绿洲,是灌溉农业发达地区。阿姆河、锡尔河均为内流河,径流量较小,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补给类型均为冰川融水,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都比较低。

  图兰平原矿产资源较少,只有西部靠近里海的地方有石油和天然气分布。中国史书将这一地区称为“河中”,自古为中亚富饶之地。在历史上,图兰平原是中亚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相互交织的场所,这里最初是伊朗人居多的地区。

  公元9世纪以后,突厥人逐渐增多,使得该地的伊朗人逐步突厥化,伊朗文化与突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土库曼族等突厥语民族,并建立其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帖木儿帝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等一系列突厥国家。19世纪末期,沙俄入侵。20世纪初苏联推翻沙俄统治。1991年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成立。

  位于图兰平原内最大的三个城市为土库曼斯坦的达沙古兹、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尔根奇(玉龙杰赤)和努库斯。咸海盐度很高,而如今咸海的水量又大幅度减少,甚至在干涸的湖底上形成盐滩和沙丘。盐尘会被狂风卷上天空并抛撒到周围区域,形成致命的白风暴(因为湖水蒸发后大量盐分形成结晶)导致咸海周围的低地生态环境较差,而周围居民的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

  当地居民主要有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突厥族(土库曼人)、塔吉克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等,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则信仰东正教。

  6。 北美大平原

  北美大平原:也称普列里草原或北美大草原(North American Prairie)、美国大平原,普列里(Prairie)源出法语,大平原之称则来源于美国政府。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开始开发其西部领地。当时的美国政府在宣传西部的富庶和美丽时,把西部大草原称为大平原。分布于北美大陆中部和西部的辽阔的大草原, 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区,以禾本科植物为主。

  大草原东西长800公里,南北长3200公里。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了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蒙大拿州、内布拉斯加州、新墨西哥州、北达科他州、俄克拉何马州、南达科他州、得克萨斯州和怀俄明州,加拿大的草原三省(阿尔伯塔省、曼尼托巴省和萨斯喀彻温省)及墨西哥的一小部分。

  北美洲大草原。是世界著名大草原之一。广义大草原指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和落基山之间的北美洲中部平原;狭义者指北美洲中部平原的西半部分。大草原带多大体形动物,特别是有蹄目,如北美野牛、穆斯登马、叉角羚羊等,后者为该区的特有动物。啮齿目和爬行类动物相当繁多,前者如黄鼠、土拨鼠、北美洲特有的黑尾土拨鼠等,后者如各种蜥蜴、有毒的响尾蛇等。鸟类中较突出的有黑雷鸟、吐绶鸡、兀鹰、杜鹃等。大部分地区本是美国野牛的家,但它们在1800年代中后期被猎杀到濒临灭绝。

  美国沿着横贯全美的80号高速公路,穿行于这块广袤的土地,心胸顿感坦荡。

  7。 恒河平原

  恒河平原为印度大平原的东支,印度大平原在南亚喜马拉雅等山脉和德干高原之间,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西部又称印度河平原,大部在巴基斯坦境内;东部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平原(恒河平原)大部在印度境内,面积约51。6万平方千米。

  恒河平原西起亚穆纳河,东抵梅格纳河,北界西瓦利克山麓与印、尼边境,南迄德干高原北缘和孟加拉湾。南亚东部的大平原。由恒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恒河下游段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组成下游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从长度来看,恒河算不上世界名河,但她却是古今中外闻名的世界名川。恒河,印度人民尊称它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意为雪王)的公主,为滋润大地,解救民众而下凡人间。女神既是雪王之女,家乡就在对门山飘渺的冰雪王国,这与恒河之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加姆尔的甘戈特力冰川相呼应,愈加带有神话色彩。加姆尔在印度语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是被视为神灵的,恒河水是从神灵——牛的嘴里吐出来的清泉,于是便被视为圣洁无比了。

  恒河平原以印度文明的蕴育和发源地而闻名,为古印度的诞生地,其平坦和肥沃地理条件,演绎了历朝历代多个帝国的兴衰,包括摩揭陀、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帝国、德里苏丹国等帝国的兴衰史。

  恒河平原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其他主要经济作物有玉米、甘蔗和棉花。西南季风为农作物带来了充足的雨水,使得这一地区较少出现干旱,同时喜马拉雅山脉为这一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恒河的水力发电蕴藏量约为1,300万千瓦,其中约2/5在印度境内,其馀在尼泊尔。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流域面积占印度领土1/4,养育著高度密集的人口。恒河流经恒河平原,这是印度斯坦地区的中心,亦是从西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王国至16世纪建立的蒙兀儿帝国为止一系列文明的摇篮。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4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Varanasi)圣城。

  恒河有两个较大的源头,即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两河上游急流汹涌,奔腾于喜马拉雅山间,地势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两河在代沃布勒亚格附近汇合后始称恒河。

  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它的面积达56980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这里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南亚次大陆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重要种植区。布拉马普特拉河长约2900公里,水量充沛,河道亦极其稳定,上游即雅鲁藏布江。恒河河口部分是大片红树林和沼泽地,称“松达班”,梵文意为“芳林”。

  8。 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或称松辽平原(广义)、关东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个省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

  东北平原处于温带和暖温带范围,有大陆性和季风型气候特征。夏季短促而温暖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间季风交替。7月均温21~26℃,1月均温-24~-9℃。10℃以上活动积温2200~3600℃,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东北平原四周为山麓洪积冲积平原和台地,海拔200米左右。北部台地形状保存较明显,南部强烈侵蚀呈浅丘外貌。平原西南部风沙地貌发育,形成大面积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平原东北端循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相通。

  东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域之一,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中国总产的三分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钢铁、机械、能源、化工基地。

  东北平原东西位于大兴松安岭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长白山之间,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坳陷沉积盆地(松辽盆地)。东邻张广才岭褶皱带,南部与华北地块北缘相邻,西部为蒙古——兴安褶皱带。北东向断裂广泛分布,主要有嫩江断裂、孙吴——双辽断裂以及依兰——伊通断裂。

  在地形上东北平原分为3部分:北部为松花江和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东北平原土壤类型主要为暗棕壤、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栗钙土、盐碱土、潮土、水稻土、沼泽土、风沙土、褐土等,以草甸土、黑钙土和黑土为主,黑土是区内重要土壤资源。

  黑土分布于小兴安岭南部的山前台地和平原, 向南扩展分布至长白山脉中段西坡, 向北分布至大兴安岭东北坡向的山前台地和平原, 总面积610万平方千米 , 在台地分布55%、平原分布26% 、丘陵山地分布19%;松嫩平原分布71%、三江平原分布7%、辽河平原分布3。3%。松嫩平原中、东部主要为黑土,分布于山前台地和平原阶地上,从北向南呈弧形分布;松嫩平原西部主要是黑钙土、草甸土。在辽河平原主要分布有草甸土一潮土。砂土的分布以平原西部最广。滨海有盐土、沼泽土。

  东北平原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通道之一,所处东北地区与日韩同处东北亚经济圈。

  东北平原湖泊总面积3800平方千米,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4。6%,湖泊率为0。3%。本区山区为近代火山活动较频繁的地区,所以区内湖泊多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如牡丹江上游的镜泊湖、德都县境内的五大连池。镜泊湖是由玄武岩流形成的天然堰堤拦截牡丹江河床,垫高水位而形成。五大连池则是在260多年前,一次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堵塞河流而形成的串珠状的堰塞湖。

  平原上有大片湖沼湿地分布,同时也发育了大小不一的小型湖泊,当地称之为泡子或盐泡子。这类湖泊的成因多与近期地壳沉陷、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和河流摆动有关。它们具有面积小、湖盆坡降平缓,现代沉积物深厚,湖水浅和矿化度高等特点,如月亮泡和龙虎泡等。东北地区地处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夏季短而温凉多雨,入湖水量颇丰;冬季长而寒冷多雪,湖泊封冻期长。

  石油是东北平原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平原北部因盆地抬升缩小,产生了巨厚的沉积物,为石油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位于东北平原上的三大油田分别是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和辽河油田。

  东北平原除了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外,煤炭、黄金、石灰石、玛瑙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品位居高。截至2008年,已探明煤炭储量1。5亿吨,远景储量2。48亿吨;探明黄金储量15。4吨,远景储量58。7吨;石灰石储量在数十亿吨以上,为发展矿产采掘、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截至2008年,东北三省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4种,占中国已探明矿种的64%,其中有近60种为大中型矿床。累计探明储量占中国首位的有石油、铁、金、镍、锰、钼、菱镁、金刚石、石墨等;居中国前五位的有铜、镁、铅、锡、石膏、大理石等。其中,铁矿保有储量为1241。6亿吨,占中国储量的1/4;石油储量占中国1/2以上;煤炭669。1亿吨,占中国9%,油页岩储量211。4亿吨,占中国68%。

  东北平原是中国重点林区,有林地面积4393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37亿立方米。东北林区木材品种齐全,林质优良,树的种类有100多种。全区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除飞龙、雕、天鹅、东北虎、鹿、紫貂等30余种珍稀动物外,经济价值较高的还有林蛙、花尾棒鸡等。森林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400多种,可食用植物1000多种。东北三省天然草原野生植物也比较丰富,已查明的野生经济植物就有800余种。

  植物种类受水热条件的综合控制,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西部大兴安岭山地为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分布区,以耐寒的兴安落叶松为典型树种;东部的长白山地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以喜湿的红与枫桦为典型树种;中部的东北平原为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草原分布区,以耐旱的羊草、贝加尔针茅等为典型植物种,并且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平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一些部族的共同生活到现代(21世纪)。

  东北平原文化个性鲜明,形态多样,“北大荒”、“黑土文化”展示了东北文化的形成与地域特点密切相关。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分别以农牧、狩猎、捕鱼、畜牧业为主,生存条件使得东北人形成了强武弱文的特点,东北地域特点及粗放型的农业文化逐渐形成了东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

  夏、商、周时期,东北诸民族向中原的王朝纳贡,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战国时的燕国控制了东北的南部地区,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进行有效行政管理。汉族移民随之进入东北南部地区。

  晚清时期,沙俄和日本相继侵入中国东北地区,对东北各种资源进行疯狂掠夺,俄国和日本对中国东北森林的肆意砍伐,造成大片森林被毁。至1915年,俄国己经侵占了黑龙江省内的17258平方俄里的森林资源。

  自1861年到1904年,清朝对东北边疆地区采取了弛禁放垦政策,允许移民来边境垦荒。1904年起黑龙江地区“全面开放”,平均每年放荒100多万垧,一些土地肥沃的黑土带,移民尤为集中,土地资源大量开发。到1910年,东北共放出荒地687。5万垧,其中垦熟地34。7万垧。民国时期,延续了晚清的大规模移民的政策,移民数量大量增加。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大量汉人 “闯关东”(出古北口和山海关等), 在东北黑土带进行空前的农垦。

  20世纪东北地区数度出现土地开发热潮,大量关内移民和周边地区的国际移民涌入东北地区,国内外资本也纷纷进入东北,设立大批农业垦殖公司,并引进了拖拉机等近代农业设备和技术。借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力,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展开,到20世纪20年代末,东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主要大豆生产基地。

  从民国十三年(1924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由1457万吨增至1886万吨,1925年东北人均占有粮食已达1359斤。日伪统治时期,日伪从关内和日本、朝鲜迁来大量移民,大面积荒地被开垦。到1940年,东北地区已开垦耕地1930万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4。8%。

  新中国建立后东北地区建立了大批的国营农场,大批退伍军人挺进东北平原,开辟了新垦区,仅在黑龙江省就新开荒地7000多万亩,相当原有耕地的50%以上,使东北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经过一个世纪的开发,东北地区实现了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 的历史巨变。

  建国后,国家在东北地区布局了大批重工业项目,东北地区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钢铁、化工、石油加工和基础装备行业是东北地区重工业的主导行业,东北老工业基地有37个资源型城市(含内蒙古蒙东地区5个),占全国资源型城市总数的16%。

  东北平原地区草地植被、天然湿地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丰富,但是同样也需要保护。

  9。 印度河平原

  印度河平原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大部分地区是广阔的塔尔沙漠,印度河沿岸灌溉农业发达,是巴基斯坦主要人口聚集区之一,面积约为26。6万平方公里。印度河平原平坦广阔,冲积层达300米,沿岸平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遍布;河口三角洲面积约5。7万平方千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是巴基斯坦经济发达地区。两平原相连成片,坡降很小,中间分水岭仅250米。

  世界上最大冲积平原之一。面积26。6万平方公里。由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麓延伸至阿拉伯海,南北长1,280公里,东西宽320—560公里。习惯上以北纬29°线分上、下印度河平原,前者即旁遮普平原,后者即信德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地面由北向南倾斜。印度河平原是巴基斯坦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五分之四。盛产小麦、稻、棉花等。有科特里、苏库尔、古杜、当萨、真纳等大型水利灌溉工程。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卡拉奇、拉合尔、莱亚普尔、海得拉巴、木尔坦等。铁路、公路密布,交通发达。

  地处南亚,是一片富饶、肥沃而古老的土地,平原大致分为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部分、旁遮普(Punjab)与哈里亚纳平原区、恒河中下游地区三大部分,分布有恒河与印度河两大水系,跨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涵盖了印度东北部、巴基斯坦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孟加拉国的大部分,为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居住有超过8。5亿的人口。世界上最大冲积平原之一。

  属亚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沙漠气候以及热带季风气候。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其他主要经济作物有玉米、甘蔗和棉花。以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蕴育和发源地而闻名,为古印度的诞生地,其平坦和肥沃地理条件,演绎了历朝历代多个帝国的兴衰,包括摩揭陀、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帝国、德里苏丹国等帝国的兴衰史。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喜马拉雅是梵语,意为“雪的家乡”,藏语称“雪山”。位于西藏高原南端,是一条近似东西走向的山系,其主要部分在我国与尼泊尔、印度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在其四周高峰林立,其中超过7000米的山峰就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中国和尼泊尔的边界上。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陡峻,北坡较平缓,南坡面高出恒河、印度河平原6000—7000米以上,构成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由于拦截印度洋西南季风,降水充沛,山上雪线较低。

  “珠穆朗玛”是藏语,意为“第三女神”。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与南极北极并称为“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北坡在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在珠峰顶端常可见一条白色的云带,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故称“旗云”,国外探险家称之为“圣母的面纱”。观察旗云的形态,可准确地预知珠峰的天气变化。因此,也有人称“珠峰旗云”是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

  10。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North China Plain;Hua-pei P’ing-yuan;Huabei Pingyuan)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位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面积25万平方千米。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中国的1/5。

  华北平原是华北陆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形成连片的大平原,与此同时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大平原轮廓日趋鲜明。新生代相对下沉,接受了较厚的沉积,局部沉积竟达千米。

  华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势平缓倾斜。由山麓向滨海顺序出现洪积倾斜平原、洪积一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冲积一湖积平原、海积一冲积平原、海积平原等地貌类型。黄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华北平原的主体,即黄河冲积扇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滦河下游冲积扇平原。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丘、徐州一带达5000米。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华北平原的面积还在扩大。

  华北平原地带性土壤为棕壤或褐色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油、铁矿等,有中国著名的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东部渤海、黄海沿岸,地面平坦,宜晒海盐,有著名的长芦盐区和苏北盐区,以及重要的盐碱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年产原油仅次于大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