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志华亭徐仲子,厌离乡土葬湖州。”这是明朝嘉靖年间首辅徐阶生前所写。近日,在长兴县和平镇东山村茶山脚下发现一座古墓,经考古人员研究和史实比照,确认这座古墓的主人正是徐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军及长兴县博物馆文保部主任何炜介绍,截至上月底,前期徐阶墓址考古勘探工作已结束。后期,徐阶墓址将进行基本复原,设计图纸通过多部门认证,复原工作已提上日程。

小水塘原来就是传说中的“泮池”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徐阶墓址现场,整个墓室的全部面貌已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军介绍,徐阶墓经过400余年风吹雨淋,虽然古墓整体尚存,但很多东西都由于时间和历史原因被破坏,主墓室内部物品已全部没有,所发现的墓葬也较为简单。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原来墓址前的那个小水池,就是明朝品官以上墓葬中典型的“泮池”。

据介绍,勘探前的“泮池”当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就是一个普通的泥塘。泥塘内已被淤泥填满,考古人员清理完一米多的淤泥后才发现泮池的全部形状。

“这个月牙形状的水潭,我们现在叫作“泮池”,是明朝墓葬体制中的一个规制。”徐军告诉记者,“泮池”又称“泮宫”,是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

“徐阶墓中的半月池虽也称作泮池,但意义不同。早期的泮池一般位于文庙边,特指古代孔庙学府边上的池子。唐宋时期就有泮池的存在,后来明代墓葬制度形成,将泮池引申过来,所以意义不同于之前。”徐军说。

据了解,在一般情况下,墓的前面会有一个水池,也就是半月池,池上面会有桥,称为“金水桥”。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勘探,在徐阶墓中没有发现金水桥的迹象。从半月池所在地往上数,目前能清楚数出来的有六至七阶,按照之前的墓葬制度,中间应该有敕亭,但在墓址中也没有发现。

从半月池往上走向拜台的地方,中间有不少条石,这些就是过去用于祭扫用的台阶,也是后人用来祭祀徐阶的必经之路。“之前我们在周围发现的近200块石料,现在看来有部分就是从墓地的台阶上拆下来的,有些可能在明清时期就被拆了下来。”徐军说。

勘探中无意间发现徐阶墓旁的“老邻居”

在整个考古勘探中,在之前发现的2个龟趺旁,还摆放着3个基座。“基座上是摆放3块碑的,包括墓志碑、神道碑、赐谥碑。目前赐谥碑没有发现,神道碑和墓志碑的碑文在文献中都有记载,之前发现的两个龟趺上摆放的就应该是墓志碑和赐谥碑。”徐军告诉记者。

同时,明代墓葬应有的石像生和享堂都未发现任何迹象,随着徐阶墓的深入勘探,只有一些零碎的瓦片被发现,但年代不符,可以判断都晚于徐阶所在年代。

“现在发现的墓葬情况结合文献来看,徐阶墓本身应该是十分简单的,很多东西由后期赐葬后加造。目前勘探发现的情况也十分符合徐阶一生低调、隐忍的为人处事态度。”长兴县博物馆文保部主任何炜表示。

何炜告诉记者,在这次勘探中,无意间还发现了徐阶的一个“老邻居”。

在徐阶墓的范围内,考古队员们还发现了一个宋代的平民墓葬,由于前些日子下雨,宋代墓中积了不少水。徐军告诉记者,这个宋代墓葬虽然较小,但从中发现了一面保存较好的铜镜。

后期复原工作已提上日程

“我们考古队从5月1日开始勘探,目前勘探已经结束。”何炜告诉记者,在考古队勘探的同时,设计图也在同步绘制中。5月28日,绘制完成的设计图通过多部门认证,现在先准备恢复墓的原状,并且很快会动工。

据了解,自徐阶墓发现以来,出现了不少民间活动,村民自发捐款,主动前去祭拜。近日,民间自发创办的徐阶研究协会也已成立。

徐军介绍说,徐阶墓的发现,印证了史料记载的准确性,同时也为研究明代政治体系、丧葬制度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材料。同时,这是湖州地区发现的第一个明代一品官的墓葬,具有特殊意义。

“村中目前有不少徐氏后人,得知先祖徐阶墓在当地被发现后,我们都非常激动。”长兴县和平镇长城村党总支书记徐伟良也是徐阶的后人之一,他告诉记者,确定茶山脚下的是徐阶墓后,村中的后人和乡贤都激动不已,纷纷捐款,表示希望重修徐阶墓。

现在,看到徐阶墓的复原工作即将展开,徐氏后人们更是难耐激动的心情,期待徐阶墓复原后的重现。

“很多年轻一代都不了解徐阶的故事,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将祖先徐阶扳倒奸臣严嵩、培养张居正、智救海瑞等故事更好地宣扬出去,让徐氏后人和当地村民更好地感受这些历史文化价值。”徐伟良说。